GET MORE TRAINING! << CLICK HERE
主頁 關於 媒體報道 聯絡我們 Blog 金牌課程 免費課程 學員登入

Behind the Chart | HUT基本面研究(16 Sep 2025)

behind the chart Sep 16, 2025
Disclaimer:
本欄目主要分享產業資訊與公司基本面觀察,部分內容通過AI協助產出,可能存在資料遺漏或偏差。
所有分析皆基於發佈時可取得之公開資訊,未必能即時反映公司後續動態。
所有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

圖表走勢

周線圖

日線圖

🧩這家公司是做什麼的?

Hut 8 的商業模式 = 「挖礦 + 算力出租 + 能源管理」的組合。
它用電力和設備產生「算力」,再把算力變成三種收入來源:
1️⃣ 用算力「挖比特幣」
2️⃣ 把算力「租出去給 AI / 科研 / 雲端公司」
3️⃣ 利用能源與基礎設施「賣運維服務或電力管理能力」

 

🗺️公司發展歷程

 

2017年

專注於比特幣挖礦。

 

2018年

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以取得資金擴張。

開展在加拿大等地的挖礦設施。 

 

2020年

在納斯達克美國掛牌。

開始在美國挖礦但業務仍舊以挖礦為主。

 

2021年

開始涉入擴展數據中心與計算託管服務(高速運算/data center hosting)

即除了純比特幣挖礦,開始發展託管(hosting)、管理設施等非挖礦但相關的基礎設施收入線。 

 

2022年

業務多元化持續,包括購置/建設新的礦場、提升電力基礎設施效率、改善冷卻與能耗系統;

強化託管與管理基礎設施(managed infrastructure operations)能力;

變得不只是挖礦,還在探索 AI / HPC 的潛力。

 

2023年

重大合併:Hut 8 與 US Bitcoin Corp (USBTC) 宣布 “merger of equals” 以成立新的 Hut 8 Corp(New Hut),這個合併於 2023 年 11 月 30 日 完成。

合併後,公司業務線包括挖礦、hosting(挖礦代管)、managed infrastructure operations,以及擴充其高性能運算(HPC)/數據中心託管能力。

合併使其在美國與加拿大多個設施擁有/管理電力容量以及地理分布更廣。

 

2024年

完成合併後的整合期,專注於營運效率、能源使用優化、設施啟動與容量擴張準備;

加速 AI / HPC 基礎設施能力提升。

 

2025年

多個新重要動作與擴展項目:

    1. 宣布在美國新設四個站點,預計新增超過 1.5 GW(Gigawatts) 的電力容量,使總電力容量超過 2.5 GW,遍布大約 19 個地點。這是為了應對 AI 商業運算需求與託管客戶的需求。

    2. 品牌重塑 :2025 年 7 月,Hut 8 宣布其外部品牌與定位更新,強調「power-first, platform-driven model」,也就是把電力基礎設施 + 數位 /計算基礎設施 + AI / HPC 等整合為核心策略。

    3.  特朗普家族的涉入: 3 月 31 日,Hut 8 正式宣布與 Trump家族合作,成立「American Bitcoin Corp.」,一間由 Hut 8 多數持股(約 80%)的子公司,專注於比特幣挖礦與建立比特幣儲備。Hut 8 將其大部分 礦機設備轉讓該公司以換取 80% 股權。Eric Trump 擔任首席策略長。所有以前屬於 Hut 8 “Compute” 部門(挖礦業務)的礦機/挖礦活動,會透過 American Bitcoin 品牌運營。

    4.  子公司 American Bitcoin 與 Gryphon Digital Mining Inc. 合併,以讓 American Bitcoin 成為公開交易公司。交易完成後,新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,Ticker 為 ABTC。ABTC 已經正式上市了,自 2025 年 9 月 3 日開始交易。

    5.  持續優化低成本設施佈局,推動下一代礦機(ASIC)升級與設施啟動(energization)過程。

 

⚙️ 商業模式拆解

1️⃣ 自營挖礦(Self-mining)— 用算力生比特幣

這是它的原始業務,也是目前主要收入來源之一。

  • Hut 8 擁有大規模的礦機(ASIC、GPU)與電力設施。
  • 透過演算法(SHA-256)參與比特幣網絡挖礦。
  • 這些比特幣會被:
    • 持有(等待價格上漲)
    • 或賣出轉現(作為營收)。

💰 營收模式:算力(Computing Power) → 挖礦 → 比特幣 → 現金流。

📈 商業特性:

  • 高槓桿(幣價上漲時利潤爆發)。
  • 成本主要是「電力 + 設備折舊」。

2️⃣ 託管挖礦與算力出租(Hosting / Compute Services)

除了自己挖礦,Hut 8 也「出租算力」給其他人。

  • 客戶可以把自己的礦機或 GPU 放進 Hut 8 的資料中心。
  • Hut 8 提供電力、冷卻、維護、網路等設施。
  • 客戶付「租金」或「電力費」。

💰 營收模式:

客戶設備入住 → 支付託管費 / 運維費 → 穩定收入。

📊 特點:

  • 收入穩定(不像挖礦受幣價波動)。
  • 毛利率較低,但風險小。

3️⃣ 高性能運算服務(HPC / AI Compute)

這是它近年重點轉型方向。

  • 把部分礦場轉型成 AI / GPU 運算中心
  • 對外出租 GPU 算力,用於:
    • AI 模型訓練
    • 機器學習
    • 渲染與科學運算
  • 收費模式類似雲端(Compute-as-a-Service)。

💡 這部分讓它從「Crypto Miner」進化為「Compute Provider」。

💰 營收模式:

GPU / HPC 設施出租 → 客戶支付算力使用費 → 穩定長期收入。

📈 成長潛力:

  • AI 模型需求爆發(2024–2026)。
  • 能力與 CoreWeave、Iris Energy 類似。

4️⃣ 能源與基礎設施業務(Energy & Infrastructure)

挖礦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「電力」。

Hut 8 不只是買電,而是「把能源當作事業經營」。

  • 與發電廠、再生能源公司合作,確保低電價。
  • 優化能耗與熱能回收,甚至在高峰期賣回電網。
  • 把能源管理能力商品化,協助其他算力企業。

💰 營收模式:節省電力成本 + 出售能源服務 / 電力回饋收入。

🧱 用比喻幫你秒懂其商業模式:

商業類型

比喻

Hut 8 的角色

自營挖礦

自家開金礦

自挖比特幣、全拿收益

託管服務

租金房東

幫別人放礦機、收租金

HPC 運算

雲端伺服器出租

出租 GPU 給 AI 公司

能源管理

節能電廠

控制電力成本、賣電回報 

 

整體收入結構(基於2025預估)

業務類型

佔比

收益特性

🪙 自營比特幣挖礦

約 60%

高風險、高回報,受幣價波動

⚙️ 託管與算力出租

約 25%

穩定現金流

🧠 HPC / AI 運算服務

約 10–15%

高成長、長期潛力

⚡ 能源管理與基礎設施

<5%

成本優化、附加收益

✨ 總結

Hut 8 的商業模式是「用電力換算力,用算力賺錢」。

它同時是:

  • 一家加密貨幣礦業公司(賺幣價週期)
  • 一家 AI / 高性能運算服務商(賺算力需求)
  • 一家能源基建營運商(控成本、賣服務)

短期靠比特幣漲跌獲利,長期靠 AI 算力與能源效率成長。

 

HUT 的投資前景

🧠 1️⃣ 轉型為「算力公司」—— 從幣圈跨向 AI

  • Hut 8 從「比特幣礦工」轉型成「高性能算力(HPC)與 AI 運算公司」。
  • 利用現有礦場、GPU 設備和電力資源,提供 AI 訓練、渲染、雲端運算服務。
  • 全球 AI 模型爆發(例如 ChatGPT、Sora、Claude)讓 GPU 運算需求大增。

💡 越來越多 AI 公司「租算力」而不是自建伺服器,這正是 Hut 8 的新機會。

🔸 長線潛力:Hut 8 有機會成為「AI 時代的算力房東」,像早期的雲端服務供應商。

⚡ 2️⃣ 能源優勢:低電價 + 再生能源佈局

  • Hut 8 的礦場多位於加拿大與美國電價低的地區(如阿爾伯塔省)。
  • 採用再生能源(風能、水力),同時與電力公司合作做「能量套利」:
    • 電價低 → 開滿算力挖礦
    • 電價高 → 關機回賣電力
  • 這讓它在行業裡的 成本結構相對穩定、抗風險力強

🔸 優勢邏輯:電力是算力產業的「原油」,誰能控制能源成本,誰就能長期生存。

🔗 3️⃣ 北美最大之一的基礎設施規模

  • 合併 US Bitcoin Corp.(USBTC) 後,Hut 8 的電力容量超過 825 MW,是北美最大、前五名的算力營運商之一。
  • 這意味著它擁有巨大的實體資產基礎(電力站、機房、土地)。

🔸 長線價值:這些實體設施就像「AI 時代的工廠」——別人要做 GPU 運算,得向 Hut 8 這種公司租。

📈 4️⃣ 比特幣上漲帶來槓桿收益

  • Hut 8 仍持有約 9,000 枚比特幣,是全球最大的上市礦業儲幣之一。
  • 當比特幣價格上漲(例如突破 10 萬美元),它的資產負債表會立刻受益,股價通常有高槓桿反應。

🔸 短線潛力:比特幣漲 1 倍,Hut 8 可能漲 2~3 倍(因為現金流與資產雙重放大)。

🌐 5️⃣ 政策與資金面改善

  • 北美監管逐漸明確,比特幣 ETF 合法化讓主流資金進場。
  • 若美國或加拿大推動「算力基建補貼」,Hut 8 有望受惠。

HUT的投資風險

💸 1️⃣ 比特幣價格高度波動

  • 比特幣價格仍是 Hut 8 的主要收入來源。若 BTC 價格暴跌, 公司的收益、現金流與估值會立刻下滑。
  • 風險本質:Hut 8 本質上仍是「加密週期股」,受行情影響極大。

⚡ 2️⃣ 能源成本與供電穩定性

  • 電力佔挖礦成本的 70% 以上。
  • 若電價上升或電力受限(如極端天氣、能源政策變動),會直接影響利潤。
  • 潛在風險:「低電價優勢」一旦被打破,公司競爭力會下降。

🧱 3️⃣ 設備折舊與資本開支壓力

  • 礦機、GPU 折舊快(通常 2~3 年就需更新)。
  • 若算力市場競爭激烈,公司必須不斷投入新設備。
  • 這使得 Hut 8 的 自由現金流長期偏緊

🧠 4️⃣ 轉型 AI / HPC 的執行風險

  • 從「挖礦」轉為「AI 運算」需要不同的軟體生態與客戶關係。
  • 若轉型速度不及競爭對手,可能錯失市場窗口。
  • 風險在於:轉型需要人才、軟體與長期資金支持,不是單靠硬體就能成功。

🧾 5️⃣ 政策與監管不確定性

  • 各國對挖礦、能源消耗的政策可能收緊(特別是碳排放)。
  • 若政府限制高能耗產業,Hut 8 可能需搬遷或追加成本。
  • 加密監管變化也可能影響其資產估值或融資渠道。

📌 一句話總結:

Hut 8 適合「敢押周期、懂算力」的投資者 ——它不是穩健型股票,而是「高波動、高潛力」的 AI + 加密混合題材股。

 

競爭對手

Hut 8(HUT) 有競爭對手,而且還不少。

因為它的業務橫跨兩大領域:

1️⃣ 加密貨幣挖礦(Crypto Mining)
2️⃣ 高性能算力與 AI 運算(High-Performance Computing / AI Compute)

⚙️ 一、在「比特幣挖礦」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

這是 Hut 8 的傳統主戰場。

它和其他礦業公司比的是:

  • 電價成本
  • 礦機效率
  • 規模與資產負債結構

以下是主要對手 👇

公司 股票代碼 總部 特點
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 MARA 美國 全球最大上市礦企之一;算力、產量、比特幣儲備都超過 Hut 8。
Riot Platforms RIOT 美國 在德州擁有巨大礦場,電力成本低;擁有自家電力管理系統。
CleanSpark Inc. CLSK 美國 以高效率挖礦與再生能源著稱,碳排放低。
Bitfarms Ltd. BITF 加拿大 同樣主打水力與低電價礦場,與 Hut 8 的地理分佈相似。
Iris Energy Ltd. IREN 澳洲/美國 同時經營挖礦與 AI GPU 運算(與 Hut 8 新業務高度重疊)。
Terawulf Inc. WULF 美國 聚焦環保礦場(核能+水電),低碳策略明顯。
Cipher Mining CIFR 美國 由 Bitfury 分拆,背後有大基金支持。

💡 簡單比較:

  • 規模最大:Marathon、Riot
  • 效率最高:CleanSpark、Bitfarms
  • 最像 Hut 8 的混合模式:Iris Energy(IREN)

🧠 二、在「AI 與高性能算力(HPC / GPU)」領域的競爭對手

這部分是 Hut 8 近年轉型的新戰場。競爭對手不一定來自幣圈,而是來自「雲端與 GPU 運算」領域。

公司 核心業務 特點
CoreWeave(CRWV) AI / GPU 雲算力 目前美國最大 AI GPU 雲公司,NVIDIA 投資、OpenAI 合作。
Iris Energy(IREN) Crypto + AI 同樣從挖礦轉型 AI 運算,與 Hut 8 模式幾乎一樣。
Applied Digital(APLD) 數據中心 + AI GPU 為 AI 公司提供 GPU 租賃服務(類似「AI 雲版 HUT」)。
Northern Data AG(德國) AI HPC + Crypto 歐洲大型算力公司,業務結構多元。
Canaan Inc.(嘉楠科技) 礦機製造 + AI 晶片 不直接競爭,但在硬體供應鏈上相關。
Super Micro Computer(SMCI) AI 伺服器製造 雖是硬體供應商,但同樣爭奪 GPU 運算市場的蛋糕。

💡 簡單比較:

  • 技術領先、AI 對接強:CoreWeave
  • 業務模式最像 Hut 8:Iris Energy(IREN)
  • 基建佈局廣:Applied Digital(APLD)

🔍 三、競爭維度分析

維度 Hut 8(HUT) 主要競爭者
挖礦算力規模 中上(合併後約 825 MW) MARA、RIOT、CLSK 均更大
電力成本 低(加拿大水電、長期合約) 與 BITF、IREN 類似
比特幣儲備 約 9,000 枚 MARA 約 18,000 枚、RIOT 約 9,000 枚
營收穩定性 中等(挖礦波動 + 新業務成長) GDS、IREN 更穩定
AI運算布局 正在擴張 IREN、APLD 已商轉、CoreWeave 領先
技術合作 正在導入 NVIDIA 生態 CoreWeave、APLD 與 NVIDIA 合作更深 

⚔️ 四、競爭格局簡易分類圖

類別 公司代表 代表特性
🪙 傳統礦業巨頭 Marathon(MARA)、Riot(RIOT)、CleanSpark(CLSK) 挖礦效率與規模壓制同業
⚡ 綠能礦業 Bitfarms(BITF)、Terawulf(WULF) 再生能源與低碳路線
🤖 雙賽道轉型型 Hut 8(HUT)、Iris Energy(IREN)、Applied Digital(APLD) 結合加密與 AI 算力,布局未來運算市場
💻 AI 算力巨頭 CoreWeave、Northern Data 純粹做 AI 運算(非挖礦背景)

 

🧭 Hut 8 的核心優勢

💡 1️⃣ 雙賽道佈局(Crypto + AI)

同時能吃到「比特幣上漲」和「AI 算力需求爆發」兩個風口。這讓 HUT 比純礦企更靈活,也比純 AI 算力公司有現金流基礎。 

⚡ 2️⃣ 電力與能源成本優勢
  • 礦場主要位於 加拿大與美國北部低電價地區
    使用水電、風能、天然氣等可再生能源。
  • 擁有電力長期合約與能源回售機制(電價高時可賣回電網)。

👉 優勢點:

成本結構穩定,具「能源抗風險」能力。

在高電費壓力下,能比 RIOT、MARA 等企業更有成本彈性。

🧱 3️⃣ 資產基礎扎實、合併後規模大
  • US Bitcoin Corp(USBTC) 合併後,擁有超過 825 MW 電力容量,成為北美前五大算力運營商之一。
  • 擁有多個大型數據中心,部分已升級支援 GPU 運算。

👉 優勢點:

資產規模足以支撐 AI 運算業務擴張,具「硬體護城河」。

💰 4️⃣ 財務彈性與比特幣儲備
  • 持有約 9,000 枚 BTC(市值近 5 億美元)。
  • 在比特幣行情上漲時,能產生財報槓桿效應(帳面資產即升值)。

👉 優勢點:

幣價上漲時,HUT 是最能「放大漲幅」的股票之一。

🌱 5️⃣ 環保與合規形象良好
  • 採用綠能挖礦(Hydro、Wind),碳排放低。
  • 是加拿大與美國兩地監管機構認可的合規礦企。
  • 能吸引 ESG 資金與機構投資者。

⚖️Hut 8 的主要劣勢

⚠️ 1️⃣ 規模仍小於行業龍頭
  • Marathon(MARA)Riot(RIOT) 相比:
    • 算力規模較低(MARA 有 >20 EH/s,HUT 約 10 EH/s)
    • 比特幣儲備也少(MARA 約 18,000 BTC)

👉 劣勢點:當幣價大漲時,HUT 雖有槓桿反應,但整體「礦力」仍不及龍頭。

⚠️ 2️⃣ AI 業務仍在初期階段
  • GPU 運算中心尚未完全商轉,合作客戶與 AI 模型供應鏈(如 NVIDIA、OpenAI)仍在談。
  • 相比 Applied Digital(APLD)Iris Energy(IREN)HUT 的 AI 收益尚未實質化。

👉 劣勢點:轉型方向正確,但落地速度較慢、商業化未確立。

⚠️ 3️⃣ 高資本開支與折舊壓力
  • 礦機與 GPU 更新快,折舊周期短(約 2–3 年)。
  • 新建 AI 機房需大量前期投入,短期現金流壓力高。

👉 劣勢點:若比特幣或 AI 市場轉冷,資金鏈壓力會放大。

⚠️ 4️⃣ 相對分散,專注度不足
  • HUT 同時經營:挖礦、託管、AI、能源管理等多業務。
  • 雖靈活,但資源分散可能影響管理與執行力。

👉 劣勢點:缺乏像 RIOT(電力)或 APLD(AI 算力)那樣的「單一尖刀優勢」。

⚠️ 5️⃣ 股價波動性極高
  • 同時受兩種市場(加密幣、AI 科技)情緒影響。
  • 投資人既要承受幣價起伏,也要面對科技估值調整風險。

👉 劣勢點:雖有高彈性,但短期波動遠高於同業平均。

💬 一句話總結

Hut 8(HUT)是從幣圈走向 AI 的中場選手。

✅ 它不像 Marathon 那麼大、也不像 CoreWeave 那麼純粹,但它結合了兩邊的優勢:既有現金流,又有成長故事。

⚠️ 它的風險在於轉型執行與市場週期,但一旦 AI 或比特幣行情爆發,

Hut 8 的股價彈性會是全行業裡最強之一。

 

HUT vs IREN 對比分析

指標

Hut 8 (HUT)

Iris Energy (IREN)

成立時間

2017

2018

總部

加拿大 多倫多

澳洲 雪梨(業務主要在美國)

上市地點

NASDAQ / TSX

NASDAQ

主要業務

比特幣挖礦 + AI 算力(GPU) + 能源管理

比特幣挖礦 + AI 算力(HPC 雲服務)

電力來源

加拿大水電、風能

澳洲/美國水電與再生能源

總電力容量

約 825 MW(含 USBTC 合併)

約 300 MW(在建)

持有比特幣

約 9,000 枚

少於 1,000 枚(多數即時售出)

AI/HPC 業務進度

正在轉型中,部分 GPU 機房尚在部署

✅ 已商轉中(HPC 機房已出租)

市值(2025 Q4)

約 10–15 億美元

約 7–9 億美元

 業務相似點

1️⃣ 都是「低電價挖礦+轉型 AI 運算」的企業
2️⃣ 都強調「綠能與永續能源
3️⃣ 都在北美設立大型機房,提供 GPU 運算服務
4️⃣ 都希望擺脫對比特幣價格的依賴
5️⃣ 都是具備高波動、高彈性的成長型公司

👉 一句話:

HUT 和 IREN 是「幣圈 + AI 雙軌轉型」的兩個樣本,一個加拿大派(HUT),一個澳洲派(IREN)。

🧠 關鍵差異與比較分析

維度

Hut 8 (HUT)

Iris Energy (IREN)

哪個更強?

業務成熟度(AI / HPC)

剛開始轉型、GPU 機房在建

✅ 已有 HPC 客戶、運算服務上線

IREN 勝

資產規模與算力

✅ 更大(825 MW)

中型(300 MW)

HUT 勝

能源成本與穩定性

長期水電合約、電價低

水電為主,但部分新基地電價偏高

HUT 勝

比特幣儲備與槓桿彈性

✅ 約 9,000 BTC(高槓桿潛力)

少量持幣(較穩健)

HUT 勝(高彈性)

財務穩健性

負債較高(擴張壓力大)

✅ 財務健康、低槓桿

IREN 勝(穩健)

AI 運算定位

GPU 雲算力(還在建)

✅ AI / HPC 運算已商轉

IREN 勝(落地快)

營收波動性

高,受幣價與能源影響

較低,HPC 收入穩定

IREN 勝

市場故事與估值潛力

結合 Crypto + AI,題材更強

AI 主導、穩定成長

HUT 勝(高彈性)

🧱 護城河對比

面向

Hut 8 (HUT)

Iris Energy (IREN)

能源資源護城河

長期合約、加拿大電價低、穩定水電

水電優勢,但規模較小

AI/HPC 技術壁壘

正在搭建,尚未成熟

✅ 已具商轉能力,有實際客戶

財務健康護城河

槓桿高、波動大

✅ 低負債、現金流穩健

品牌與機構信任

加拿大上市、合規良好

澳洲背景,美國市場知名度略低

增長潛力護城河

✅ 雙賽道(BTC + AI)槓桿高

穩定但上限較低

👉 結論總覽:

  • IREN 的護城河在「HPC 技術成熟 + 財務穩健 + 低波動」。
  • HUT 的護城河在「能源資源 + 資產規模 + 題材彈性」。

📈 投資價值取向比較

投資角度

更值得關注的公司

理由

長期穩健成長(AI 基礎設施)

IREN

已完成 AI 業務落地、財務穩健、現金流穩。

短期高彈性(AI + 比特幣雙行情)

HUT

雙週期題材(Crypto + AI)、槓桿放大效果強。

低風險、防守型配置

IREN

波動小、債務低、抗週期能力強。

高風險、高報酬投機型

HUT

對 BTC 漲勢與 AI 熱點極度敏感。

💬 結論

🧠 IREN(Iris Energy) 是「技術與穩健」型:

  • 已實現 AI 運算業務,現金流穩、負債低。
  • 適合長期價值型投資者。

HUT(Hut 8) 是「彈性與題材」型:

  • 規模大、能源成本低、具 Crypto + AI 雙槓桿優勢。
  • 適合想押週期、願意承受波動的投資人。

公司

比喻

投資屬性

IREN

「算力界的微軟」——穩、現金流好、AI 落地明確

長期核心持股

HUT

「算力界的特斯拉」——題材強、波動大、爆發力高

高彈性交易股

  • 若你想押 AI 實體業務與穩健成長 → ✅ IREN
  • 若你想押 AI 熱潮與比特幣雙行情,博取高回報 → ✅ HUT


Close

50% Complete

Two Step

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,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,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