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    
  
    Disclaimer:
本欄目主要分享產業資訊與公司基本面觀察,部分內容通過AI協助產出,可能存在資料遺漏或偏差。
所有分析皆基於發佈時可取得之公開資訊,未必能即時反映公司後續動態。
所有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


一句話解釋
FormFactor 是幫「晶片」做健康檢查的公司。
它不造晶片、也不設計晶片,但在晶片「出生」前,它負責幫每一顆晶片測試:
 👉 功能對不對?
 👉 電流正常嗎?
 👉 發熱穩不穩?
 👉 哪些是好晶片、哪些要淘汰?
只有通過 FormFactor 測試的晶片, 才能被切下來、封裝、出廠,最後變成我們手機、電腦或 AI 伺服器裡的「心臟」。
💡 所以 FormFactor 的產品本質上是: 「測晶片好壞的檢測工具」。
他們生產晶片前後都要用 FormFactor 的設備來測試品質。
想像台積電剛生產完一整片晶圓, 上面有幾千顆「AI 晶片胚胎」。在切割前,FormFactor 的探針卡會「一指神功」地逐一測試:
這樣客戶就不用浪費時間去封裝壞晶片,能省下幾百萬美元的生產成本。
🧠 👉 FormFactor 的主力產品,占營收約 70~80%。
探針卡上面有成千上萬根極細的金屬針,可以「摸」晶圓上每一顆晶片的電性接點。
🧰 👉 這是給研發部門、實驗室、工程師用的「測試平台」。
一台桌上型或機架式的機器,上面裝著探針頭、顯微鏡、電性測試儀器。工程師把晶圓放上去,就能進行開發、測試與失效分析。
🌡️ 👉 幫助晶片在「極端環境」中測試性能的裝置。
晶片在使用時會面臨不同溫度、壓力環境,這些設備模擬「極冷」或「超熱」情況,確保晶片穩定。
🔬 👉 輔助測試的「精密測量工具」與軟體。
總結來說,FormFactor 的產品就是晶片的“體檢儀器”。
探針卡是聽診器、探針台是診療床、溫控系統是實驗室環境控制器。
沒有它,晶片廠就不知道哪顆晶片能用、哪顆是壞的。
| 模式 | 說明 | 
| 一次性 設備銷售 | 賣出探針卡、測試系統、溫控設備等。 通常一張探針卡價值數十萬美元。 | 
| 持續維護 與升級 | 已出貨設備會定期維修、升級(像軟體更新或硬體替換), 這部分帶來穩定現金流。 | 
| 客製化設計 | 針對不同晶片設計(如 HBM、AI GPU、車用晶片)提供專屬解決方案, 收取研發與設計費。 | 
| 長期合作 | 與大型晶片客戶簽長期供應協議,確保訂單穩定與技術共研。 | 
| 收入來源 | 說明 | 占比 | 
| 🧠 探針卡 | 晶圓測試用的核心產品。每當晶片設計或製程升級,就需要新的探針卡。 | 約 70–80% | 
| ⚙️ 探針系統與溫控設備 | 給研發與測試部門使用。毛利高但出貨量少。 | 約 15–20% | 
| 🔁 售後服務與零件更換 | 包括維修、校準、升級。屬於高毛利、穩定現金流業務。 | 約 5% | 
💡 重點:
 FormFactor 的產品生命周期長(3~5 年), 但每當晶片技術升級(例如從 HBM3 → HBM4,或製程 5nm → 3nm), 晶圓廠就必須買新探針卡。
 👉 這種「製程升級週期」就是 FormFactor 的成長引擎。
可以說,FormFactor 的風險: 跟著半導體景氣一起起伏。
FormFactor 的前景: 跟著 AI、HBM、先進封裝一起爆發。
它不是最耀眼的 AI 明星, 但它是「AI 晶片誕生前不可或缺的品質守門員」。
| 公司 | 在半導體裡扮演的角色 | 比喻一下 | 
| FormFactor (FORM) | 幫晶片做晶圓級測試(早期階段) | 醫院的「檢查部門」 | 
| Teradyne (TER) | 做自動化測試設備(出廠前最終測試) | 醫院裡的大型機器設備廠商 | 
| Cohu (COHU) | 做封裝後的測試、測試治具 | 做體檢用的輔助儀器 | 
| Amkor (AMKR) | 幫別人做晶片封裝+測試服務(代工) | 醫院外包實驗室,負責整個流程的打包服務 | 
| 對手 | 他們厲害在哪 | FormFactor 的優勢在哪 | 
| Teradyne (TER) | 規模大、產品多、能做整套自動測試系統 | FormFactor 在「芯片初期測試」更細、更準 | 
| Cohu (COHU) | 比較全面,做封裝測試、治具、機台 | FormFactor 更聚焦、技術門檻更高 | 
| Amkor (AMKR) | 營收穩定 | FormFactor 技術含金量更高、毛利率更好 | 
FORM在它所專精的那個領域 —— 晶圓級測試(Wafer-Level Testing)裡,技術壁壘是最深、技術含量是最高的;
但要注意 ⚠️:它「不是全半導體測試產業最強」,而是在特定環節裡最強。
| 測試階段 | 主要工作 | 代表公司 | 
| ① 晶圓級測試(Wafer Test) | 晶片還在晶圓上,用探針卡測電性、篩良率。 | 🧠 FormFactor(FORM)最強 | 
| ② 封裝測試(Package Test) | 晶片封裝後,測功能、信號、功耗。 | ⚙️ Cohu(COHU)、Amkor(AMKR) | 
| ③ 系統級/最終測試(System Test) | 晶片裝進系統後,做整機測試。 | 🏗️ Teradyne(TER) | 
所以,FormFactor 不是整個測試產業最強,但在「晶片誕生最早期那一關」技術最深。
 ➡️ 這種工藝世界上能做好的公司不到三家(FormFactor、Technoprobe、MPI)。
 ➡️ 這形成了 長期客戶黏性 + 技術壟斷性。
| 公司 | 技術專長 | 技術門檻 | 類型 | 
| FormFactor (FORM) | 晶圓級測試(探針卡/探針台) | ⭐⭐⭐⭐🌟(非常高) | 專業型 | 
| Teradyne (TER) | 自動化測試設備(整機測試) | ⭐⭐⭐⭐ | 系統型(範圍大) | 
| Cohu (COHU) | 封裝後測試設備與治具 | ⭐⭐⭐ | 中高端 | 
| Amkor (AMKR) | 封裝+測試代工服務 | ⭐⭐ | 規模型(不是技術導向) | 
👉 所以在「測試精度」、「微尺度工藝」、「技術難度」上,FormFactor 確實是最強的那一個。
 但它的範圍窄、規模小。
 Teradyne 技術廣;Amkor、Cohu 技術沒那麼深,但體量大、業務穩定。
FormFactor 是半導體測試世界裡的“顯微鏡專家” — 做的範圍小,但做到極致。
它在晶圓級探針測試技術上幾乎是世界前三,有非常強的技術壁壘與客戶黏性。
但要記得,它不像 Teradyne 那樣「全方位巨頭」,而是「專精某一塊的隱形冠軍」。
FormFactor 的護城河 = 技術 + 客戶黏性 + 精密製造能力 + 長研發週期。
它不是靠品牌、行銷或價格取勝, 而是靠「你做不出來、我做了十幾年才搞定」的技術壁壘。

 
        
        50% Complete
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,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,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