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T MORE TRAINING! << CLICK HERE
主頁 關於 聯絡我們 Blog 金牌課程 免費課程 學員登入

百年股市三巨頭之Richard Wyckoff|生於華爾街金字塔頂端,他卻選擇為萬千散戶而戰

交易大師 新手上路 Sep 24, 2025
 

編者語(Oasis, J Law Team):八月,我們團隊創作了一首名為《Trade What You See》的歌曲,並用 AI「復活」了三位交易大師——Jesse Livermore(1877–1940)、Richard Wyckoff(1873–1934)與 Nicolas Darvas(1920–1977),讓他們親自出演了歌曲MV。

🔗 點擊收藏歌曲《Trade What You See》

百年來,市場風雲變幻,無數交易者曇花一現,但這三位大師憑藉其傳奇的人生際遇深邃的交易智慧名留史冊。上一期,我們重溫了「投機之王」Jesse Livermore的故事;今天,讓我們走進金融世家子弟Richard Demille Wyckoff的人生。

 


 

Richard D. Wyckoff—— 從華爾街小跑腿到投資教育大師

起步:天之驕子

與Jesse Livermore底層逆襲、跌宕起伏的人生不同,Richard D. Wyckoff的起點頗高,且人生相對順遂。

1873年,他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金融世家,父親Walter Wyckoff是當時著名的金融媒體出版人。

出生於華爾街的「名門正派」,Wyckoff從小就浸潤在金融氛圍裡。15歲,當別的少年還在為課業奔波時,Wyckoff已經踏進華爾街,成為一名股票跑腿(Stock Runner)。

每天,他在交易所裡奔走,傳遞指令、報價、文件,近距離觀察市場。二十出頭,Wyckoff不再甘於做旁觀者;他開始親自下場交易,迅速積累起第一桶金。 

25 歲時,他成立經紀公司 R.D. Wyckoff & Company。

這家公司的業務類似券商,幫助客戶在交易所買賣股票債券,並收取傭金作為利潤來源;但與只服務財團的大型投行不同,Wyckoff更願意服務中小型投資者。

 

崛起:揭開華爾街的面紗

30 出頭時,Wyckoff創辦了全美第一本專業財經雜誌《Magazine of Wall Street》。

他的初衷很簡單:讓散戶看清遊戲規則。在資訊極度不對稱的時代,他的雜誌不僅提供行情數據,還揭示機構投資者如何操縱市場。

雜誌一炮而紅,訂閱量一度突破20萬,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媒體。

更有意思的是,Wyckoff本人也在雜誌上撰寫了大量文章,其中一篇《Livermore’s Methods Analyzed》對投機之王Jesse Livermore的交易手法進行了細緻剖析,掀起了市場熱議。

  

揭露:與黑暗交鋒

然而,Wyckoff並不滿足於僅僅為中小投資者提供資訊;為保護客戶的利益,他直面華爾街的黑暗。

1922年,他在《週六晚郵報》發表專欄《Bucket Shops and How to Avoid Them》,首次公開揭露對賭行的內幕。 

對賭行打著券商的幌子,實則是金融賭場。客戶在對賭行下單只是押注股票的漲跌,並不真正交易股票。店家扮演莊家角色,用高槓桿誘惑散戶入場,隨後利用各種手段讓客戶爆倉;最終店家賺得盆滿鉢滿,投資者卻血本無歸。

Wyckoff親自調查、收集證詞、分析數據,將對賭行的黑幕公之於眾,引發群眾熱議。到1920 年代末,對賭行在美國徹底被取締。

 

低谷:離婚風暴

事業如日中天時,Wyckoff的私人生活卻迎來戲劇一幕——1928 年,他與第二任妻子Cecelia G. Shear的婚姻破裂。

Cecelia曾是速記員,後來成為Wyckoff的妻子和合作夥伴,一度擔任《Magazine of Wall Street》的主編與出版人。她做事幹練利索,將雜誌訂閱量迅速從數千提升到數萬,被媒體譽為「華爾街一號女主角」。

然而,夫妻因感情破裂對簿法庭;離婚時,兩人對雜誌的所有權展開了激烈爭奪戰。

Wyckoff 指控Cecelia透過遊說與權術,逐步奪走他對雜誌的掌控權;而Cecelia則要求Wyckoff徹底退出經營管理。

最終,法院判雜誌歸Cecelia所有,Wyckoff只得到50萬美元公司債券。

《Time》雜誌報導此案時形容Wyckoff失去了一切,「包括他的名聲、財富、辦公室,甚至秘書。」

離婚風暴後,Wyckoff離開紐約,生活陷入低谷。

 

先知:預見崩盤

離開華爾街後,Wyckoff移居法國南部療養。

身體雖在休養,但他的眼睛卻從未離開市場。1929年,他觀察到美國股市過度投機、價量結構異常,果斷預警朋友與客戶撤資。

但當時市場一片狂熱,沒人願意聽這位「過氣交易員」的警告。

直到1929年10月美國股市崩盤,他的預言才被證明完全正確。

更令人震撼的是,這位市場老將幾乎精準地捕捉到了大盤的最低點。他對當時的「紐約時報股票平均數」——這個由《紐約時報》創建、相當於今日大盤指數的市場風向標——所做的底部預測,誤差不足 50 點。

 

晚年:教書育人

1931年,身體康復的 Wyckoff重返華爾街,創立了Richard D. Wyckoff Associates投資學校,將自己的交易理論系統化,教授給投資者。

這所學校在創辦首年便引爆全美投資圈的熱情,後來更名為Wyckoff Stock Market Institute,培養了無數交易員。

1934年3月,Wyckoff在加州辭世,享年60歲。儘管他已離世,他的學校卻延續至今,成為了培養專業投資者的搖籃。 

 

行業貢獻

Wyckoff不僅是實戰交易者,更是首批將市場行為系統化、理論化的先驅之一;他的思想深刻影響了後世諸多技術分析交易策略,比如:

  • 綜合作手概念(Composite Operator)
    • Wyckoff 把市場中的主要玩家——大型機構投資者、基金、莊家和專業交易人士——統稱為「綜合作手」(Composite Operator),代表了所有主力資金的綜合行為。
    • 綜合作手的行為會在價格和成交量的變化中留下痕跡,只要普通投資者學會解讀這些痕跡,就能理解市場的主要意圖。
    • 可以說,現代的「主力資金」、「莊家坐莊」、「機構行為分析」等概念,基本都能追溯到 Wyckoff 的綜合作手」理論。

 

  •  他最重要的遺產——Wyckoff 交易法(Wyckoff Method)——由三大法則和五大步驟組成:

三大法則

    • 供需法則(Law of Supply and Demand):
      • 核心思想:價格的漲跌取決於供給和需求的平衡。當需求大於供給,價格自然上漲;反之則下跌。
      • 這一法則之後成為量價分析的基礎。
    • 因果法則(Law of Cause and Effect):
      • 核心思想:在橫盤整理期間,市場積累能量(Cause);突破後的趨勢走勢(Effect)取決於此前積累的時間和幅度。
      • 換句話說,盤整得越久、成交量越大,突破後的行情往往越猛烈。
      • 這一思想直接啟發了後來的突破交易策略;市場能量積累與釋放的概念,更成為了技術分析中主要理論。
    • 努力與結果法則(Law of Effort vs. Result)
      • 核心思想:成交量代表努力(Effort),價格走勢是結果(Result);如果成交量放大,但價格走勢未能突破,往往意味著趨勢可能反轉或動能不足。
      • 這為後來的量價背離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。


五大步驟

    • 第一步: 判斷市場整體趨勢
      • Wyckoff 認為,市場運行遵循一定的結構性週期,基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:
        • 累積(Accumulation):主力資金在低位悄悄建倉,價格橫盤震盪;
        • 上漲(Markup):建倉完成,價格突破橫盤,進入大升浪。
        • 出貨(Distribution):主力在高位逐步出貨,價格再度橫盤。
        • 下跌(Markdown):出貨結束,價格失守,進入跌市。

這一理論強調價格、成交量與主力行為的聯動,成為了後世週期理論的重要源頭。

    • 第二步:選擇與市場方向一致的標的
      • 當確定市場處於上漲階段時,選擇那些在累積期表現出相對強勢的股票;在下跌趨勢時找尋相對弱勢的股票,以確保操作方向與大盤趨勢同步。
    • 第三步:選擇符合因果法則的標的
      • 透過橫整的結構,評估未來上漲或下跌的潛在空間。
    • 第四步:確認趨勢即將展開
      • 在趨勢正式啟動前,觀察價格、成交量、支撐位、壓力位的突破與測試,確定主力建倉或出貨已接近尾聲。
    • 第五步:計畫進出場與倉位管理
      • 先建設較小的初始倉位,行情確認後逐再逐漸加碼,降低風險。
      • 制定明確的止損位與獲利目標,避免情緒化操作。

  • 在Wyckoff之前,市面上雖然已經出現了一些技術分析方法,但大多零散分裂,缺乏完整的理論框架。Wyckoff 的貢獻在於,他將市場判斷、標的選擇、進出策略、風險控制、紀律執行有機整合,構建出一套邏輯嚴謹、可實操的交易體系,讓技術分析真正成為有章可循的方法論,並深刻影響了後世眾多交易策略的設計與發展。

 

Wyckoff 的交易方法至今仍深刻影響著無數投資者,他對主力行為的洞察,更早已成為交易世界的底層語言。

但比起這些技術層面的貢獻,回望Wyckoff的一生,我們能看到一個更為立體的身影:從揭露對賭行的黑幕,到創辦雜誌、建立學校,不管是作為創業者、教育者、媒體人還是研究者,Wyckoff始終堅守著同一個初心——讓資金有限、資訊不足的普通投資者,也能看清市場的規則,免於被收割的命運。

因此,當我們重讀Wyckoff的人生,感受到的,不僅是他對市場的深刻洞察,更是那份跨越百年的善意與良知。或許,這才是他留給後世最珍貴的財富。

 

Close

50% Complete

Two Step

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,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,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