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T MORE TRAINING! << CLICK HERE
主頁 關於 媒體報道 聯絡我們 Blog 金牌課程 免費課程 學員登入

Behind the Chart | GDS基本面研究(14 Sep 2025)

behind the chart Sep 14, 2025
Disclaimer:
本欄目主要分享產業資訊與公司基本面觀察,部分內容通過AI協助產出,可能存在資料遺漏或偏差。
所有分析皆基於發佈時可取得之公開資訊,未必能即時反映公司後續動態。
所有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

圖表走勢

周線圖

日線圖

這家公司是做什麼的?

GDS Holdings Limited(萬國數據),是一家總部位於 中國上海資料中心(Data Center)運營商

它不做晶片、不賣伺服器,而是提供數據中心空間、電力、網路連線與管理服務,讓像阿里巴巴、騰訊、字節跳動、華為雲、甚至外資企業能把伺服器放在它的機房裡運作。

💡 GDS的業務可以用一句話概括:「替企業管理資料中心的一切事。」

包括:

  1. 興建與運營大型資料中心(IDC)
    • 提供伺服器空間、機櫃、網路與冷卻系統。
    • 保證 24/7 電力與網路不中斷。
    • 高安全性、符合金融與雲端客戶的要求。
  2. 客製化雲端基礎設施(Colocation & Cloud Services)
    • 幫大型客戶(像阿里雲、華為雲、騰訊雲)建「專屬數據中心」。
    • 提供混合雲(Hybrid Cloud)方案。
  3. 邊緣數據中心(Edge Data Centers)
    • 在城市或工業區布點,讓資料傳輸更快、延遲更低。
  4. 跨區連線服務(Interconnect Services)
    • 提供不同雲服務商、金融機構之間的高速互聯。

市場概況(2025年)

  • 主要客戶群
層級 雲服務商 在中國的角色定位 與 GDS 的合作深度 特點
第一層:本地巨頭 阿里雲、騰訊雲、華為雲 中國最大的雲服務商,市場份額最高,公有雲、私有雲業務全面 深度合作:大規模機櫃租用、資料中心共建 滲透金融、政府、企業、AI 等多領域
第二層:跨國巨頭 AWS、Microsoft Azure 主要服務在中國運營的跨國企業,滿足合規 + 本地數據需求 中等合作:部分地區有 AWS Direct Connect、Azure ExpressRoute 市場份額有限,重點在跨國企業而非中國本地市場
第三層:有限部署 Google Cloud 在中國無大規模商業雲擴張,僅限於跨國企業的本地 IT 架構支持 較淺合作:滿足特定客戶需求,小規模機櫃租用 全球雲架構延伸,中國市場影響力有限
  • 資料中心總容量:超過 1GW(相當於數十萬台伺服器的運算能力)
  • 佈局地點:中國一線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深圳)+ 東南亞市場(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印尼)

 

⚙️ 商業模式

GDS 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三部分:

  1. 機櫃租賃費(Recurring Revenue)→ 客戶每月付費使用機房空間、電力與網路。
  2. 設施管理與技術服務費→ GDS 幫客戶監控設備、維修、升級。
  3. 專案建設與代管收入→ 為大型企業定制專屬資料中心,交付後仍由 GDS 維護。

這屬於「長期穩定現金流」的商業模式, 因為客戶通常簽 5–10 年的長約,解約成本極高。

 

🚀投資前景

一、核心成長引擎:AI + 雲端帶來的資料中心需求爆發

1️⃣ AI 時代的算力爆炸

AI 模型需要大量運算, 而這些算力都要「住」在資料中心裡。

可以說,沒有資料中心,就沒有 AI。

GDS 是中國最早切入 AI Data Center(AI 數據中心) 的公司之一,現在正升級成「高功率、高密度、液冷」的 AI 型機房。

投資亮點:

  • 提供專為 GPU 設計的冷卻與電力架構(液冷系統、超高功率供電)。
  • 已與 NVIDIA、阿里雲、華為雲 等客戶合作新一代 AI 機房。
  • 預期未來 3–5 年 AI 機房需求年增率 >30%。

👉 AI 是它的下一波「高速成長引擎」。

2️⃣ 雲計算滲透率上升

雲端服務商(阿里雲、騰訊雲、AWS、Google Cloud)仍持續擴張伺服器數量。這些雲廠需要:

  • 大規模、高安全的資料中心(Core DC)
  • 靠近使用者的邊緣節點(Edge DC)

GDS 同時提供這兩種基礎設施。

投資亮點:

  • 在中國一線城市擁有超過 80+ 座資料中心園區
  • 長期合約模式(5–10 年租期),現金流穩定。
  • 隨著雲端與 AI 的需求爆發,上座率與租金雙提升

    Q2 財報披露,GDS訂單可見性與業務量穩定;公司 backlog(未來要交貨/收入可見的訂單量)提升。

    EPS連續多個季度兩位數甚至三位數增長。

    利用率提升 + 空間投入有效。

    • Area utilized 約 479,186 平方米 (年增約 14.1%);
    • Area in service 約 618,060 平方米 (年增 6.5%);

    • Utilization rate 約 77.5%(去年同期約 72.4%) 

    • Committed + Pre-committed area = 663,959 平方米(年增 8.1%)

    • 未來要交付的面積更多,代表未來租金收入的基礎在擴大,讓市場對未來營收與盈利有更強信心。 

🌏 二、地理成長空間:東南亞市場

中國資料中心市場競爭激烈、政策監管嚴,因此 GDS 開始往外走。

東南亞擴張布局:

  • 馬來西亞、印尼、新加坡、泰國、越南 設立新基地。

  • 目標成為「泛亞資料中心平台(Pan-Asia DC Network)」。

  • 計畫中的總容量超過 300 MW+

投資亮點:

  • 東南亞的雲端滲透率還不到 30%,但增速是中國的 2 倍以上。

  • 各國政府積極吸引外資數據中心(特別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)。

  • GDS 已獲得 AWS、Google、Microsoft 等跨國雲商的合作邀請。

👉 這是 GDS 的「第二成長曲線」,既能分散中國風險,又能參與全球 AI 計算市場。

🧠 三、資產優化策略(C-REIT 與輕資產化)

GDS 過去的問題是:太重、太貴、負債高

現在它在做一件非常聰明的事 → 「資產變現,變輕變靈活」

💰 具體做法:

1. 發行轉換債(convertible senior notes)與股權(equity)共籌得淨資金 ~US$ 676 百萬。

解釋:公司同時「借錢 + 賣股票」,兩種方式一起籌錢。

  • 債券 → 之後可能會轉成股票(有彈性)

  • 股票 → 立即拿到現金,但股東會被稀釋(shares 變多)

  • 兩者合計後,GDS 實際拿到的淨現金約 6.76 億美元。

2. C-REIT = China REIT(中國版的不動產信託基金)在上海證交所 IPO 完成。

解釋:GDS 把自己擁有的一些資料中心資產打包成「一個基金」,然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,讓投資人買份額、分租金。

3. 資產分層(Asset-light model)

未來新機房由合作夥伴出資建設;GDS 負責設計、運營、收管理費。

投資亮點:

  • 減少資本壓力與負債。
  • 提高資產周轉率。
  • 穩定獲取長期管理收入。

👉 意味著它從「重資產營運商」轉型成「數據中心品牌與運營平台」。

⚙️ 四、政策與技術優勢

1️⃣ 政策面(能源與安全)

  • GDS 是中國政府認可的「合規資料中心運營商」, 拿到許多省市「雙碳示範基地」與「綠色數據中心」資格。
  • 與華為、中國移動、中國電信等合作,在能源利用率(PUE)上領先。

2️⃣ 技術面

  • 開發自有的能源管理系統、AI 運維平台。
  • 投入液冷(liquid cooling)與模組化設計,降低成本、提升密度。
  • 這些技術優勢能提高盈利能力並吸引高端 AI 客戶。

🧾 投資風險

一、GDS 的負債是它最主要的風險之一

🔹 為什麼 GDS 負債高?

GDS 是一家 重資產(capital-intensive) 的企業。

蓋一座大型資料中心要花上 幾億美元:土地、電力、冷卻、網路、建築成本都很高。

所以 GDS 的模式是:先借錢 → 建機房 → 租出去 → 收租長期回本。

這樣的模式雖然能帶來穩定現金流,但前期投入龐大。

🔸 負債的現況(截至 2025 年中)

  • 總債務:約人民幣 450–500 億元(約 60–70 億美元)
  • 淨負債比(Net Debt / EBITDA) 超過 7–8 倍(仍屬高槓桿水準)。
  • 利息支出高,是導致公司仍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  • 虧損帶來的實際風險有:
  1. 現金流壓力大
    一旦租戶增速放慢或收租延遲,現金流容易緊張。
  2. 高利率環境不利
    全球利率偏高時,借新錢成本上升, refinancing 壓力變大。
  3. 信用評級影響融資能力
    若評級下降,借錢更貴、甚至難借。
  4. 外匯風險
    許多債務是以美元計價,但收入多為人民幣;
    人民幣貶值會讓實際還債成本變高。

二、除了負債,GDS 還有政策與監管風險(特別是中國市場)

  • 中國對「資料安全、跨境資料傳輸、雲計算」有嚴格規範。
  • 政策若收緊,可能限制外資雲服務或跨境客戶的擴張。
  • 政府也可能調整能耗與用地政策,影響資料中心營運。

👉 資料中心屬於「高耗能產業」,若地方政府限電或要求綠能比例提高, GDS 必須投入更多成本以符合 ESG 標準。

三、市場競爭風險

  • 競爭對手包括其他數據中心公司。
  • 大客戶(尤其雲端公司)開始自建機房以降低成本。
  • 若租金價格壓低,GDS 的利潤空間會被擠壓。

四、客戶集中風險

  • 阿里巴巴、騰訊、華為等前五大客戶貢獻 GDS 約 50–60% 收入
  • 若任何一個客戶減少需求或改用自建設施, 對 GDS 的收入會產生明顯衝擊。

五、海外擴張與匯率風險

  • GDS 近年擴張東南亞(馬來西亞、印尼、新加坡)。
  • 新市場不確定性高,建設周期長、法規差異大。
  • 匯率波動(人民幣 vs 美元、當地貨幣)可能影響回報。

六、技術與能源風險

  • 新技術(如液冷、AI 伺服器)需要大量投資升級。
  • 若散熱與電力基建落後,會影響 AI 客戶承載能力。
  • 電價上漲或供電不穩,也可能侵蝕利潤。

💡總結

GDS 最大的風險是「高槓桿 + 高成本」的商業模式。
它靠長期租約與現金流維持穩定,但需要持續擴建與融資。
只要市場需求穩、租金持續成長,它能活得很好;
但若需求放緩或資金成本飆升,就會陷入壓力循環。 

Close

50% Complete

Two Step

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,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,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