🔰 編者語 (Oasis, J Law Team):止損,是交易中至關重要、卻極其艱難的一步。它不僅涉及交易技巧,更直指人性的弱點——期待、貪婪、恐懼、僥倖與不甘。許多人明知止損時機已到,卻因遲疑拖延,讓小虧演變成大虧。
我們因此整理出十三條止損鐵律,希望你能通過閱讀將這些原則真正內化、深植於潛意識之中;當止損不再受情緒左右,你自然能在市場中先守後攻,走得更穩更遠。
市場充滿不確定性,再優質的股票也可能瞬間暴跌。如同司機不駕駛沒有剎車的汽車,專業交易員也絕不持有任何沒有止損機制的倉位。
價格走勢受多重因素影響,技術最頂尖的交易員也無法確保每筆交易都正確。交易成功的關鍵不在於避免錯誤,而在於通過嚴格控制損失、確保潛在虧損遠遠小於潛在回報,從而構建具有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統。
深知控制虧損才是長遠勝利的關鍵,專業交易者在買入股票前,首先思考的不是「我能賺多少」,而是「最壞情況下,我能承受多大損失?」
若潛在虧損在可控範圍內,他們才會入場,若超出心理底線,則放棄交易。
當股價跌破買入價,虧損已經存在;賣出只是確認虧損,而不是製造虧損。只要價格持續下行,無論你是否賣出,損失已經帳面存在。
所有的巨額虧損,都是由小額虧損演變而來。並非帳面一有損失就要立刻賣出股票,但當股價連續數日下跌,市場容易出現恐慌性拋售、加速跌勢;跌勢一旦加速,套牢盤迅速累積,反彈難度也隨之加大。股票跌10%需漲11.1%回本,跌50%需漲100%回本,跌90%需漲900%才能回本──而能實現900%漲幅的股票,少之又少。
許多交易者總是「覺得」或「期待」虧損的股票反彈,於是遲遲不願止損,然而股價從不因個人期望而改變,它只由市場供需決定。缺乏買盤支撐,價格難以翻轉。GoPro(GPRO)從高點近 90 美元暴跌至 0.7 美元,跌幅超過 99%;美國航空(AAL)自 63 美元跌至 12 美元,至今仍未回到高點。
當你猶豫是否清倉下跌股,不妨自問,如果現在手握現金,你會以這個價格重新買入它嗎? 它是否仍有上漲動能?是否具有相對強度?價格走勢是否正常?圖表是否顯示買盤支撐?若答案是否定的,為什麼你還要持有它?
想像你經營一間服裝店:紅色款服裝熱銷,綠色款滯銷,你會繼續囤積滯銷品,還是果斷清倉?弱勢股同理,它會佔用你的資金、注意力與時間,清掉它,才能為強勢股騰出空間。
止損後股價或許會反彈,但這並不意味著止損行為錯誤。止損的目的,是控制損失、保護本金、釋放資金,而不是去左右股價走勢。
止損計畫是在進場前、最冷靜理性的狀態下制定的,而多數令人後悔的賣出,往往源於情緒驅動的臨時決策。除非技術成熟,交易者一旦設定止損計畫,就不應隨意調整。
對新手而言,最簡單的做法是為每筆交易設置自動止損單,股價上漲便順勢持有,觸及止損便自動離場,整個過程僅是按計劃行事。
止損只能隨行情往有利方向上調,絕不可下移,除非你具備極高交易水準、能精準解讀價格行為。真正優質的交易,往往買入後就能展現回報,而不會讓你多次承受虧損。
美國投資大師威廉·歐尼爾(William O’Neil)建議:帳戶總虧損應嚴控在初始資本的 5%–8% 之內,且此數額寧願小也不可大。因市場充滿不可測的尾部風險,隨時可能令股價瞬間暴跌,唯有設定嚴格的虧損底線,才能在大熊市或危機來襲時自動退出,守住本金。
無論公司推出新產品、簽下大合同,或舉行新聞發佈會;無論市場出現新機會,還是迎來新趨勢,都絕不能成為不設止損的理由。止損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遵守,毫無例外,因為交易的首要任務永遠是生存,唯有先活下來,才有資格贏下去。
50% Complete
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,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,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.